南京大学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三

发布时间:2016-06-24 17:06 分类:初试经验

第六章 新闻舆论引导                                                                                  

 

一、舆论和舆论引导

 

●舆论

一、涵义

公众对现实社会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现出的信念、态度、意见、情绪的总和。这些表现具有相对一致性、强烈程度、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和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二、复杂性

1.舆论主体,是对具体社会现象问题有相近看法的人群,独立自主;没有精确边界的未组织的群体,是随着社会现实情境的变化而不断聚散分合的。

2.舆论客体,包括重大社会变动,热点流行,是显性的;也可以仅针对部分人群重要的现象问题,但为多数人关心,是隐性的。

3.舆论自体,即舆论自身的存在方式,是公开表达的;包括信念、态度、意见、情绪等不同层面因素的集成。

4.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三者之间的复杂性,主要通过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强烈的程度,持续时间等指标表示出来。

 

三、舆论的重要性

1.舆论宏观上对社会有着巨大的牵引力,微观上对社会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强大的制约力。

因此舆论的作用自然分为两方面:1对意识形态的影响;2对社会运行机制的检测。分别是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客观现实基础。

 

2.舆论也具有有限性。1不具有强制性,不能代替法律。2具有即时性,随着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解决而告终。过分夸大后果很严重(文革中滥用舆论的现象就是前车之鉴)

 

四、对舆论的某些误识

1.传媒言论VS舆论

2.领导意见VS舆论

3.流行时尚VS舆论

              

●舆论引导

一、内涵。指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人,即引导社会舆论主体的公众。

二、社会功能。是通过对社会群体意识和个体心理的调节,达到社会意识形态整体的平衡。

通过对观念形态的层次的影响,达到对社会个体行为的制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控制行为。

三、着力点。大众传媒一般并不能直接改变公众舆论的方向,而是通过改变受众的社会态度,间接改变舆论本身。

 

●社会态度

心理学认为,社会态度是个体心理上的准备状态,支配着其记忆、判断、思考、选择。个体持有什么样的社会态度,就会对事物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公众的社会态度是舆论的心理基础。

    

社会态度形成有两个方面因素:1.态度主体(包括个体的需要价值观,以及个体的性格特征)

                            2.主体所处的环境(含群体因素;社会结构因素;文化因素)

 

二、新闻舆论引导的主体—新闻媒介

 

●新闻传媒和舆论引导的关系二者是互为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1.舆论借助新闻传媒起作用。

2.新闻传媒借助舆论而起作用。(传播已有舆论,制造舆论)

 

●主动引导的重要性

一、舆论尚未形成或形成之初,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把政党、国家的意志,自觉贯彻到引导行为中。

 

三、新闻舆论引导的规律

新闻舆论引导的三个方面,必须做到辩证统一,使得新闻舆论引导的行为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注意在特定范围内形成与受众的契合点。

2.牢牢把握主动权。

3注重倾向性,又要尊重客观真实性。

 

二、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1.原因与结果的呼应。即注意引导的效果

2.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双相呼应。即注意引导目标的确定是否实际。

 

三、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1.直接与间接引导结合。

2.强势与适度引导相结合。

3.超前与适时引导相结合。

4.理性与感性引导相结合。

 

 

第七章 新闻舆论监督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形成发展

 

一、舆论监督的内涵、外延

指社会公众及其组织者,运用舆论对社会运行中一切有害现象进行批评、督察、预警的行为。

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传媒为主体所实施的舆论监督。

 

外延  /特点

1.不仅仅是社会公众(即舆论的主体),也包括传播媒介、权力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主体上)

2.不仅是掌握权力的权力机关或政府官员,而是一切有悖于社会进步的事物。(客体上)

3.舆论监督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包含了舆论批评、督察、预警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本体上)

 

二、舆论监督的模式:

1.自下而上。社会公众通过舆论直接监督。特点是自发性、冲击性强,目的性、组织性弱。

2.自上而下。国家高层借助民间舆论,对各级组织成员或社会公众进行监督。特点是组织性、目的性强,影响面大,时间久。但是非自发的,常和舆论引导、新闻宣传结合,处置不当会适得其反。

 

3.上下结合。公众舆论通过一定中间媒介,与国家权力意志结合,形成与法律、行政平行的力量而实行监督。特点兼具以上。中间媒介,指承担新闻舆论监督主体的媒介(主要是大众传媒);它具有相异于司法、行政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独立监控社会的作用。

 

三、中共新闻舆论监督观的形成

1.早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中共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进行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方法。

指在党内开展思想斗争,克服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后进一步扩展为党外群众对党组织或个人的批评,即群众监督。

 

2.新闻舆论监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批评和自我批评”所指代的内容,逐渐被舆论监督,尤其是新闻舆论监督代替。而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始收缩,专指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党内监督的手段。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难点

一、新闻事业自身的困难

1.观念方面。与新闻自由、自律相平衡。

2.人员方面。要求素养高,又要防止从业人员腐败。

3.技术方面。技术侦查能力低,没有法律、行政强制性,为调查、监督提出困难。

 

二、来自外部阻力

1.宣传观念的误区。应兼顾正面、负面宣传

2.新闻体制的盲点。体制不全,监督仅能垂直,不能横向。

3.权利异化。少数权利部门、人员的阻挠。

4.地方保护主义。

5.社会意识的惰性。认为缺少分量,从而不够重视。

 

三、舆论监督 拉动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

一、新闻事业的转型

1.必然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新闻事业必须转变旧有的运作模式,新闻改革势在必行。

2.舆论监督是新闻事业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改进新闻信息,加强新闻舆论 成为改革突破口。

 

二、舆论监督与党报改革。

党报在我国新闻事业中占核心地位。承受巨大竞争压力。

 

1来自其他类型报纸。快速、准确的新闻报道方面无特别优势,但党报在舆论引导监督有着优势。

2.来自电子传播媒介。报纸记录性好,选择性强,长于深度报道。党报也应发掘优势,加大舆论监督优势。

3.来自全国新闻改革领头羊的地位。必须纵深发展,巩固地位。

 

四、建立合理的新闻舆论监督的保障机制

新闻舆论监督的保障机制,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为保证能顺利实施并确保有效,而对监督主体和客体的权力、责任、义务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所作的整体性规定。

一、外部保障因素

1.立法保障。我国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但仍没有新闻领域的专门法。

2.司法保障。

3.新闻体制保障。新闻事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新闻资源的充分开发,也是确保监督的重要条件。

 

二、内部保障因素

1.新闻观念的更新。(党性意识;受众意识)

2.操作规范的建立。(制定监督规划;严格操作程序;实施评估奖惩制度)

3.集体领导的加强。

 

 

第八章 新闻事业管理                                                                                       

 

一、 管理 与 新闻事业管理

●管理

行为科学定义为: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并通过别人来达到企业组织的目标。包含两个内容:1.管理是一种集体的活动。2.管理一定要有目标。

 

管理活动几乎伴随人类共生:

1.最初出现的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效率管理时期(亚当.斯密),科学管理时期(泰勒),组织管理时期(法约尔)。

 

2.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风行于20世纪40、50年代(如梅约、麦格雷尔)。强调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并注重人的积极性的发挥。

 

3.管理科学学派是在古典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战及战后发展起来。多出多种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共同特征:以运筹学为基础,以系统分析为手段,以决策为主要着眼点。

 

●新闻事业管理

也称传播媒介管理。指新闻事业管理机构和人员,为了提高传播媒介的信息传输效能,对传播媒介及其组织行为,所进行的计划、决策、组织、控制、调节的过程。

 

作用:

1.引导、监督新闻传媒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从事新闻工作、媒介经营和其他工作。

2.引导、监督新闻传媒、新闻从业人员,按党、政府政策和宣传纪律办事。

3.引导、监督新闻传媒、新闻从业人员,按社会公德和新闻职业道德进行自律。

4.帮助协调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

5帮助协调新闻传媒和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传媒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

 

内容:

新闻事业管理基本职能:

1.计划职能。指管理目标的确立,为控制职能提供目标和控制标准。

2.组织职能。指机构内部的设置、结构、人员安排、使用与配置,为计划职能提供组织环节、机构的保证。

3.控制职能。指管理者按照预定目标对活动或行为施加的影响,以促使预定效果实现所发挥的作用。

 

●如何实施新闻事业管理 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新闻事业管理和  尊重新闻规律。

2.新闻事业管理和 发挥管理对象的积极性。

3按事业进行管理和 按企业进行管理。

4按上级意图管理和 依法管理。

 

二、新闻事业管理体制

一、新闻事业管理体制 涵义

管理体制,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总称,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础。

新闻事业管理,指关于新闻活动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二、宏观和微观管理体制。

1.新闻事业宏观管理体制

包括国家以立法形式颁布的新闻法律法规,和国家以制定大政方针的形式确立的政策条文。

大多数国家采用法律管理的形式:

1颁布正式《新闻法》;

2以已审判的新闻案例为准则;

3以写入国家大法的有关条款为依据。

核心是保护新闻自由,又要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2.新闻事业微观管理

指新闻事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因媒介而异。(报业、广播、电视)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