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发布时间:2016-06-01 16:06 分类:历年真题

南京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五,卓越考研特整理南京大学考研真题,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南京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古代汉语部分

一、填空题(10题,每题1分)

1.“华"的繁体字是        

2.刃”字所使用的造字方法是       

3.“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其中 “亟”的读音是         ,意思是                        ;

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来”是     词类活用现象。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中      是一个通假字

6《詩經•豳風•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中的"三之日"是指夏历_____月,

7《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中“被”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_;

8宋元等韵图的作者根据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原则,将《广韵》的韵母系统归纳为若干类等韵学术语是       

9“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句中的“之”是            词。

10《经典释文》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同源字

2.拗句

3.正义

4.《史记》三家注

5.借对

 

三、问答题

1.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用韵、对仗、平仄、句式都特点。(10分)

人定  白居易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2.举例说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10分)

 

语言学概论部分

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7分)

2.什么叫组合的递归性?它的意义怎样?(8分)

3.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性是怎样的?(10分)

 

现代汉语部分

1.举例说明“讨论”和“商量”的区别。(7分)

2.为什么汉语语素中单音节语素占多数?(8分)

3.汉语词类的划分为什么不能单凭词的词汇意义?(10分)

 

论文写作(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文学史知识,写篇论文谈谈你对老子、庄子的观点的看法。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说:"听之不闻名曰希。"王弼注:"大音,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王弼集校释》)

《庄子》: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埶心},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部分

一、填空题(5题,每题1分)

1.“华"的繁体字是 華      

2.“刃”字所使用的造字方法是指事

3.“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其中 “亟”的读音是   qì      ,意思是  屡次                     ;

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来”是动词使动   词类活用现象。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中泮是一个通假字

6《詩經•豳風•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中的"三之日"是指夏历_正____月,

7《楚辭••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中“被”的读音是 pī__,意思是_____披加_____;

8宋元等韵图的作者根据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原则,将《广韵》的韵母系统归纳为若干类等韵学术语是   摄   

9“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句中的“之”是   助        词。

10《经典释文》的作者是  陆德明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同源字:具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义而读音又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与"缺"同源。

2.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注意: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

3.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4.《史记》三家注:《史记》的注本,最有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5.借对:近体诗特有的一种对仗,指利用一字多义或两字同音的特点来构成对仗,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

 

三、问答题

1.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用韵、对仗、平仄、句式都特点。

人定  白居易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

一、用韵:首句入韵,用庚韵。第一、二、四、六、八句用韵,韵脚分别是“明、清、声、成、惊”,这些字都是“平水韵”中的庚韵字。

二、对仗:首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只有尾联不对仗。即首联“人定月胧明”对“香消枕簟清”,颔联“翠屏遮烛影”对“红袖下帘声”,颈联“坐久吟方罢”对“眠初梦未成”。

三、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诗符合格律诗的“对”和“粘”的规则,无失粘失对之处。

四、全诗每句都是三字尾。

 

2.举例说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史记•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前例的“活”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臣(指张良)”使宾语“之 (指项伯)”活了下来;后例的“美”是意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吾妻”认为 宾语“我(指邹忌)”长得漂亮。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语言学概论部分

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同一般符号音义之间的联系一样,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也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如果我们把这个特点与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结合起来认识,理解或许会更深刻一些。

 

2.什么叫组合的递归性?它的意义怎样?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借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语法规则的“递归性”。在句法组合中,递归性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运用 同一条语法规则;另一种表现是,同一条语法规则可在一个结构上间隔的重复使用。语法规则递归性和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密切相关。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递归性造成的,反过来讲,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也为语法规则的反复使用提供了可能。

 

3.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性是怎样的?

词义反映现实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抽象概括出来,进行归类,形成概念,再结合一定的语音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词义。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词义的概括性是人类抽象思维活动的成果,也是认识活动的必然要求,是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正是因为词义具有概括性,人类才能运用语言中数量有限的词语表达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不可胜数的事物,使语言成为我们能够掌握的有效的交际工具。由于词义经过了高度的概括,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指称同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所以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现代汉语部分

1.举例说明“讨论”和“商量”的区别。

1)语义侧重: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甚至可以进行辨认

例:安理会继续“讨论”伊拉克问题; 会上,大家就考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适用范围:  讨论:大,正式,重要;

例:老师们正在“讨论”教学计划

商量:小(2个人也可),不那么严肃,不那么重视

例:我们“商量”好了;我们正在“商量”事儿

3)用法:   展开讨论:宾语

           商量:不能作宾语

 

2.为什么汉语语素中单音节语素占多数?

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强,数量多。单音节语素中的自由语素灵活,既能独立构词,也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合成词。如:宽:宽慰、从宽。单音节中的半自由语素,虽不能独立成词,但也可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如:丰:丰富、丰收。双音节、多音节语素数量少,构词能力有限,没有发展的趋势。因此,汉语语素中单音节语素占多数。

 

3.汉语词类的划分为什么不能单凭词的词汇意义?

(1) 从理论上说,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讲述词的用法,说明语句结构,词的意义分类则不能达到这一目的。

(2)从实践上说,单凭意义给词分类也行不通:

a 用意义标准给具体词归的类不同,如“刚才”可归入名词,也可归入副词。

b 有些词单凭意义很难确定属于哪一类, 如 “突然”、“忽然”。

c 凭意义标准划分词类, 各种语言的词类数量应该相同,但事实则不然,如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里则没有。

 

论文写作(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文学史知识,写篇论文谈谈你对老子、庄子的观点的看法。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说:"听之不闻名曰希。"王弼注:"大音,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王弼集校释》)

《庄子》: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埶心},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为老子所提出。王弼在注释中进一步指出,人们听到的宫音或商音等,都只是部分,而非全体。意谓有了具体、部分的声音之美,就会丧失声音的自然全美。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这和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的见解,以及他的"无为自化"(《史记•老申韩列传》)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老子之后,庄子继续发挥了这一观点。在《齐物论》中,庄子把声音之美分为"人籁"、"地籁"、"天籁"三种。"人籁则比竹是已",即箫管之类,属下等;"地籁则众□是已",即风吹□穴之声,属中等;"天籁"则"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即块然自生的自然之声,为上等。在《天运》中,庄子还论述了"天籁"的特点:"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郭象注:"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这实际上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大音希声"。所以在《齐物论》中,庄子又说:"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王先谦注:"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征,未若置而不鼓,五音自全,亦犹存情所以乘道,忘智所以合真者也。"意思都在于反对以部分的、有限的声乐,破坏或代替自然全美之声。

老、庄这种对于自然全美的提倡,对后来的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凿的最高的艺术境界。锺嵘《诗品序》所提倡的"自然"和"真美";元结《订司乐氏》所提倡和推崇的自然、"全声"之美;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所提倡的"以全美为工";徐文长《赠成翁序》所说的"夫真者,假之反也。故五味必淡,食斯真矣;五声必希,听斯真矣。五色不华,视斯真矣";以及俞兆晟在《渔洋诗话序》中所说的"以大音希声,药淫哇锢习"等等,都是这一观点的引申及进一步发挥。在古代画论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见解。

但对于音乐或诗文的声律来说,有无相生,有声和无声是相反相成、相比较而存在、相衬托而益彰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就很接近于老、庄所提倡的"大音希声"的境界。不过,如果没有这之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等的"有声",也就不会有在一定条件下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李德裕的《文章论》中,在批评"今文如丝竹□鼓,迫于促节,则知声律之为弊也甚矣"的同时,正确地指出:"丝竹繁奏,必有希声窈眇,听之者悦闻;如川流迅激,必有洄□逶迤,观之者不厌。从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盖谓是矣。"这就说得比较切合实际了。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