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现代理论柯林斯

发布时间:2016-05-25 15:05 分类:历年真题

南京大学现代理论柯林斯,卓越考研特整理南京大学考研真题,为广大考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柯林斯:1、简述柯林斯有关互动仪式链的观点2004

答:科林斯认为,社会结构都是由“互动仪式链”构成的。这种重复的互动模式在具体环境下通过个人之间的不断接触中得到伸展。假如个人之间一再相互接触,社会就会出现微观的互动结构,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际遇,也即简单互动,不断扩展际遇所发生的空间,社会则会出现宏观的结构倾向。因而在科林斯那里,宏观与微观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统。

 

综合:

【论述】结构功能主义与冲突理论有何异同?2008
【论述】试用已有的冲突理论,建立一个有关冲突的起因、形成与后果的综合理论模型。2002

 

1、结构功能主义与冲突理论有何异同?

答:结构功能主义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社会学的主流,这是与西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巨大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主张社会结构的均衡、和谐、一致、共识、秩序和稳定。进入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遭遇困难,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不断显现,于是冲突理论适应社会的需求,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其代表人物是科塞和达伦多夫,他们认为社会进程是一致与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 1 \* GB2⑴结构功能主义与冲突理论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 1 \* GB3①结构功能主义与冲突理论都是社会事实范式的代表理论,其主要目的是理解迪尔凯姆所说的社会事实,即它们都特别强调对社会事实的调查和研究。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理解对其加以预测。其所关注的焦点都在宏观的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上,这些社会机构包括社会制度、科层制组织、社区及规模不等的群体。

= 2 \* GB3②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的主要假设是都认为人的行为是社会结构的派生现象,故而不能将社会事实还原到个体的层面加以解释,因为它们认为由个人组成的群体或社会,具有组成它的个体所不具备的突生性质。(两者都主张社会机构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但是一旦社会结构形成,就具有不可化约、不可还原的突生性质)

= 3 \* GB3③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产物,因此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 2 \* GB2⑵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 1 \* GB3①基本假设不同: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是强调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强调社会整合和社会均衡,代表着社会秩序的一致性,社会冲突是是病态的;而冲突论的基本观点是认为社会是不平等的、紧张的、冲突丛生的,同时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变迁不仅是必然的和不可抗拒的,而且是急剧的,社会变迁不是维持而是打破现存社会的整合与均衡,变迁的动力就是冲突。

= 2 \* GB3②对社会秩序的观点不同: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秩序是由社会规范形成的普遍共识所维持 的,个体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行动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冲突理论则看到了社会的无序,认为社会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强制力量所维持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和矛盾。

= 3 \* GB3③对社会变迁的不同分析: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变迁是单向的、发展的、前进的,社会变迁是由于社会各部分不断分化导致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冲突和矛盾的出现,个体通过达成共识实现社会均衡的发展和变迁。虽然这样,结构功能主义更加强调的是社会稳定,社会变迁并非社会结构发展的常态。它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比较偏重于渐进的平缓的调整,但是它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反对社会变革,只简单地认为社会冲突和革命史社会内部的“病态现象”。而冲突理论则认为社会变迁是无处无时不在的,冲突也是无处无时不在的,社会变迁的动力室冲突,社会变迁的结果不是维持而是打破现存的社会秩序。

= 4 \* GB3④对冲突的认识不同: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冲突是社会的病态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避免和解决的问题,是与社会整合、社会秩序相对立的,不利于社会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说结构功能主义只注意到了冲突的负功能。而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变迁的动力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整合、社会稳定的正功能。

2、试用已有的社会冲突理论,建立一个有关冲突起因、形成与后果的综合理论模型。

答:科塞和达伦多夫 理论来源:马克思、齐美尔和韦伯

= 1 \* GB3①冲突的起因: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所获得的利益不尽相同,为此,必然会产生种种争端和冲突。实际上,这些争端和冲突,都是由于利益的分配不均所致,都根源于社会利益的不平等占有。

= 2 \* GB3②形成: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西方大多数社会学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的冲突理论,冲突论代表人物达伦多夫就认为,伴随着利益群体的形成,冲突也就形成了。随着社会的分工发展,当潜在利益逐渐被人们所意识到而变成显性的利益,利益群体也就产生了。每一种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统治群体和隶属群体两种代表不同利益的群体。前者极力维护现状以保存自己的合法统治地位,从而压制后者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后者则试图改变现状,转换既成的权威结构,向前者的统治权威发出挑战。这样就引发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

= 3 \* GB3③结果:冲突的后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剧烈的冲突带来现存秩序的紊乱,可能还会引起社会变迁;二是适当程度的冲突促进社会的整合。冲突引发社会变迁:达伦多夫认为剧烈的冲突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他认为社会中必不可少地要有某种强制权威结构,冲突就是在某种既成权威结构解体时出现的,由于社会始终只能以权威结构形式存在,因而冲突的效应是建立新的权威结构。这种新的权威结构是一种对旧有结构的更替,因而是一种变迁。同时,由于任何权威结构的本质都是压制,所以新建立的权威结构还将会解体,形成更新的冲突,建立更新的权威结构。冲突促进社会的整合:微弱的社会冲突对社会整合有促进功能,科塞看来由于社会结构的原因,使得社会心理失调,于是冲突产生;而冲突的产生又可使人们降低心理压力,回复社会心理平衡,进而起到维持现实社会结构的作用。他提倡的“社会安全阀”机制正是由此而来。

= 4 \* GB3④共产主义社会或是“理想国”到来之前,冲突在社会生活中会是一种必然现象,只要有社会生活,就有冲突存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理解和对待冲突。社会生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间有协调稳定的一面,也有不协调、甚至冲突的一面。社会学应在承认冲突现象存在的基础上对之进行全面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