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6-04-16 14:04 分类: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一、名词解释(3×5分=15分) 
1、引致需求        2、市场失灵       3、租金 
二、简答题(3×10分=30分) 
1、请结合图形分析“谷贱伤农”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因。 
2、为什么说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3、为什么说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请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三、计算题(1×10分=10分) 
设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500-5P,成本函数为C=20Q,求: 
(1)、若该产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

(2)、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和价格应为多少? (3)、社会纯福利在垄断性生产时损失了多少? 
四、论述题(1×20分=20分) 
设某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Q表示企业总产量,L和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在短期生产情形下,资本投入量K固定不变,劳动投入量L可以任意变动。请结合图形回答以下问题: 
1、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2、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4、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5、为什么生产者通常会选择在第二阶段生产?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部分(共75分) 
五、名词解释(3×5分=15分) 
1、流动性陷阱    2、平衡预算乘数 3、实际汇率 
六、简答题(3×10分=30分)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 2、简述影响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 
3、结合新古典增长模型,简述为什么没有技术进步就不会有生活水平的提高。 
七、计算题(1×10分=10分) 
假设消费函数C=1000+0.6Y,投资函数I=800-64r,政府购买G=200,货币需求函数L=500+0.5Y-120r,名义货币供应M=3000,价格指数P=1.5。求: 
(1)IS曲线和LM曲线;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5000亿元,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要增加多少货币供应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4)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或减少多少? 
八、论述题(1×20分=20分) 
结合大萧条以来英美等国的宏观经济实践,试述宏观经济理论及政策的演变。   
4.3.1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引致需求 【参考答案】:在经济学上称厂商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为引致需求,又叫派生需求,因为它是厂商为了生产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产生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这种需求不是为了本身自己的消费。  
引致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派生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例如:消费者为什么需要面包?因为面包能够提供直接的效用。面包商为什么需要面粉?显然,他并不期望从面粉中得到直接的效用,他盘算的是,用面粉来生产消费者需要的面包以获取收益。正是消费者对面包的需求引致了面包商对面粉这样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因此,经济学家就把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 2、市场失灵 【参考答案】: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 
 
3. 租金  
【参考答案】:供给数量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如土地服务价格称为地租. 
 
二、简答题 
1、请结合图形分析“谷贱伤农”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因。 【参考答案】: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谷贱伤农的原理 
谷贱伤农是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实际上可用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作为谷物的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如图所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当农业丰收时,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S1的位置,在缺乏需求弹性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即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的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矩形OP0E0Q0和OP1E1Q1的面积之差。相反,在歉收的年份,农产品的减少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农民粮食收割后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也就是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下面的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则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这就是“谷贱伤农”。  由于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国家重视本国粮食生产,尤其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的干预粮食市场的支农政策。美国就是这样,但总的说来,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二是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不是农村中的穷人,而真正需要补贴的小农场主因产量低反而得到的补贴少。最严重的是,减缓了农业生产的调整,使得投入到农业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及时按价格信号转移到其他部门。  
 
 
2、为什么说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参考答案】: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于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由于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对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对最优消费数量组合进行调整。特别地,如果其他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只有某种商品,比如第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那么第一种商品(以及其他商品)的数量相应地变动,从而得到消费者对第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以只消费一种商品为例,假定消费者不存在收入限制,则会依照于每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边际效用的条件进行消费,即消费者小样最大化的选择是 MU1/P1 =λ .如果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则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应该使得边际效用增加。但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消费者就需要消费更少的产品。因此,随着价格的升高,消费者希望从该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增加,以便能弥补支付单位商品所损失掉的货币的边际效用。这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减少。这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为什么说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请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是由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叠加而成的U形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的函数形式为
()
()LTCQLACQQ

。即只要把长期总成本曲线LTC上各点的长期总成本值除以相应的产量,便得到每一产量的长期平均值,再把这各个平均值的坐标点连接起来便形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由于在长期内所有各个投入要素都可调整变动,因此,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既是相应产量的平均成本值,也是最低的平均成本值,而且都可表示为短期的一定生产规模的平均成本值,因而必然会落在一条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SAC上。 
假定厂商有无数个大小不同的生产规模可供选择,相应地,也会有无数条规模不同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这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总成本曲线LAC与SAC1、SAC2相切,这些切点连接起来便形成LAC曲线。但必须注意。LAC曲线与各条SAC曲线相切的切点,并不都在各SAC线的最低点。当LAC线处于下降的递减阶段,相切于各SAC线最低点的左边;当LAC线处于上升的递增阶段,相切于各SAC线最低点的右边;只有在LAC线处于最低点时才相切于SAC线(图中为SAC4)的最低点。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LAC线所反映经济规模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有递增、不变、递减的变化结果。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部分 
五、名词解释(3×5分=15分) 
1、流动性陷阱  【参考答案】: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
流动性陷阱 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2、平衡预算乘数 【参考答案】: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指出,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增加政府购买∆g引致国民收入增加量  增加税收∆t引致国民收入减少量  平衡预算乘数 kb=kg+kt=1。(其中kg叫政府购买乘数,kt叫税收乘数)  
3、实际汇率 
【参考答案】: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在名义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
后的汇率。  
对[ur率[/u整后的[ur/u的调整方法对应不同的实际汇率含义。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ur率[/u通常实际汇率的含义,公式为:s=S×P*/P,其中s表示实际汇率,S表示名义汇率([ur价法[/uP*表示外国价格水平,P表示本国价格水平;另一是指事实上的汇率,将政府实行的[ur/u有关主体的影响考虑进去之后的汇率,如政府对[ur/uur/u本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其事实上面对的汇率(即实际汇率)为:S+以本币表示的补贴额/以外币表示的出口额,S的含义同上。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实际汇率有多种不同的定义。  
第一种定义是外部实际汇率;第二种定义是内部实际汇率;第三种定义的实际汇率是指名义汇率加上或减去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第四种定义的实际汇率是指名义汇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第五种实际汇率的定义包含了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对比。  
从实际汇率有关的上述定义可以看到,第一,实际汇率的概念十分重要,但它的种类很多,代表了不同的理论和政策含义,且至少涉及两个变量,政策上的可解释性较复杂;第二,所有实际汇率的定义所指明的政策含义最终都可以用名义汇率来表达。 
六、简答题(3×10分=30分)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 
【参考答案】: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有三种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产品)法。  
1.收入法是通过加总本国居民、公司和个人直接得自当期货物和服务生产的收入,即要素收入之总和。对这种由所有要素收入之和给出的国内总收入,只要随库存增值对之进行调整,就可以得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再加上来自国外的财产净收入,就可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是把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进行加总,从而得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总支出。它只是总和最终购买价值,而把所有对中间货物的支出排除在外。  
3.产出法是汇总该国的工业和生产性企业在每一生产阶段上的增加值。这些增加值之和得出按要素成本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若再包括来自国外的财产净收入,它就能给出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相关联的总量及关系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最终产品按市场价值计算的净值.  
NDP=GDP —折旧  ③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N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  
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ND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  ④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得到的所有收入总和.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  一般的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和支出法。三种
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因为取数的不同,各种法的计算结果当然就会有差异啦. 
 
2、简述影响国际收支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该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引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 
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固然可以增加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产生如下的不利影响: 
1.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