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广播电视概论七

发布时间:2016-06-24 16:06 分类:初试经验

第九章   节目主持人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的标准与类型

●概念  /内涵  /特点

广播电视出场为受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是节目方针的体现者,节目和受众的沟通纽带,节目的代言人。

1.在节目演播阶段,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传播信息、组织串联、现场控制等作用。

2.进行人格化、个性化传播。以真实身份面对受众,是节目和观众的纽带;个性直接影响节目主持的风格。

 

●类型   P202

一、四分法。按主持人工作职责范围及工作形态。

1.独立型。承担整个节目的采编播环节。既是记者、编辑,又是播讲者,是出面主持节目的人。

2.单一型。主要从事话筒前的播音工作。和播音员不同,这类主持人具有能动性。他们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具有再创作的性质,根据现场导演的指令对新闻进行取舍、重新安排,甚至修改。

2.参与型。主持人在主持的同时,也参与采编播等各环节,与记者、编辑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

3.主导型。在节目中占主导地位,是节目的指导者。

 

二、按节目类型  新闻评论主持人;综艺娱乐主持人;教育服务节目;体育竞技类;少儿节目。

 

 

第二节 广播节目主持人(侧重热线直播节目主持人)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产生

·1928荷兰对外广播《快乐的电视台》。

·美国20c20-30s卡尔登邦(新闻评论);40-50爱德华默罗(现场报道);50-60克朗凯特(消息综合、解说)。

·二战德对英的赫赫勋爵;日本对美的东方玫瑰小姐。

·40年代过后广播受到电视冲击。广播、电视主持人更替。

 

·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齐头发展。

198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徐曼。

1986珠江模式,实行主持人中心制,出现特色的明星主持。

进入90s,广播节目实行大板块节目、主持人直播、热线电话的三位一体。

 

●热线直播节目的主持人

热线直播节目是广播主持人节目的新型传播方式。由主持人播讲的内容和电话传送的内容有机组合,直接播放。热线直播是广播重换生机,为广播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分为四类:

1.热线点播,以娱乐功能为主;

2热线采访,以新闻报道功能为主;

3热线咨询,以信息服务为主;

4热线谈话,侧重心理沟通、导向、服务、教育功能。 把人际传播引入大众传播。

 

 

第三节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新发展(侧重新闻节目主持人)  

●杂志型新闻节目

60s初,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已为美国西欧电视业广泛采用,成为在黄金时段同娱乐节目一争高下的王牌。如CBS1968《六十分钟》。

一、特征:

1结构上,以精心编排的栏目为特征;

2选题上,集中公众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

3手法上,采用夹叙夹议、深度报道的方式。

二、产生原因:

1.社会性信息需求的提高;

2宽松社会政治环境;

3先进的电子传播手段;

4较高的电视普及率。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

一、产生。

最早产生与美国,伴随杂志型新闻节目的诞生而诞生。由于杂志型节目持续时间较长,要求对所报道的每个主题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由一个播音员包办的局面很难维持,于是形成了新闻节目主持人。

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求对报道进行总体性的串联和概括,集编导和播音员于一身。是新闻节目的总体设计者、制作者、播讲者,节目的核心人物。

1951广播主持爱德华·默罗随《现在请看》栏目的开播走到了电视观众面前,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先声。

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1981中央《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赵忠祥。后出现固定栏目《为您服务》沈力。中央电视台1993年创办的<东方时空>带动了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的发展。标志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主持人成熟的,是央视《焦点时刻》《焦点访谈》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等。

 

二、中西差异。

西方国家的新闻杂志节目主持人,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

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从编辑中心制转型。

三、素质构成。

1.新闻素质。丰富的新闻阅历;扎实的采编导能力;强烈的新闻敏感。

2综合素质。仪表形态、气质形像;语言功底;现场应变能力;人品。

 

第四节 主持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现状

1.来源多层次。播音员;演员;各专业学生;客串;记者编辑。

2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

3以综艺、少儿、专题节目主持为主。

 

●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主持人中心制或主持人负责制。08名解

1.主持人中心制,即主持人在节目制作群体中是中心人物,起主导作用。

这种体制下的主持人,参与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过程,对节目有深度的涉入;不仅对节目的演播负责,而且对节目的内容负责;不仅对个人形象负责,而且对节目的形象负责。

实行这种体制,对提高节目质量,增强传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主持人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2.主持人负责制,即责、权、利紧密结合,高度统一。

目前我国电视台对节目把关的层次较多,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可以减少把关层级;上级把关时,主持人的意见往往具有直接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上级把关人做出正确的判断。

 

3.二者区别主要在于 有无定稿权;

另外职责范围的大小之分。中心制主要对节目的质量负责;负责制则是行政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的统一。

 

二、实行激励性的用人制度,拓宽主持人选拔途径。

三、培养中国特色的明星主持人。P220

 

 

第十一章  有线电视系统 和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第一节 有线电视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概念

也称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传输分配系统,将电视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广播方式。

是集节目组织、传递、分配于一体的区域性网络。

有线电视经历了共用天线阶段,电缆电视阶段,综合信息网阶段;传输方式也由单一的电缆传输,发展为电缆、光纤、微波、卫星等多种传播媒体相结合的方式。

 

●特点:

1.高质量的图像接收。信号稳定、不易受干扰;

2.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

3.费用成本较低。

4.双向传输;多种用途。如可与广电网、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相连接,提供多功能服务。而有线加密可实现收视付费。

 

●我国的有线电视

类型:1转播型(如城市居民区,为改善收视效果)。

2放像型(宾馆、饭店、轮船等)。

3自办节目型。

发展过程:1.60s末共用天线系统阶段。

2.80s初,作为内部的有线电视系统阶段。

3.80s中后期,作为社会媒介的有线电视阶段。

特点:既是独立的电视传输方式,又是整个电视网的组成部分,承担转播、自办节目的双重任务。

问题:1.一城多网,盲目竞争;2规模小,服务层次低;3制作能力严重不足,节目质量差。

 

第二节 有线电视的专业频道 、频道意识09名解

●专业频道的形成

1.光缆的巨大承载量为有线电视提供了丰富的频道资源,为有线电视自办频道的专业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2.有线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取决于受众的分流的趋势。

3从媒介自身看,频道的专业化源自电视节目的栏目化。

 

●专业频道的基本构成和特色/频道结构

一、节目编排

电视传播的线性特点,决定以节目播出时间的顺序进行编排。

整数时间有利于节目编排设置,固定播出,培养稳定的收视群体。

CNN每天24小时播出,所有节目在整数时间播出(即以5m为单位),非常有规律。CNN世界新闻每逢正点滚动播出(每小时开始),形成“正点新闻”。

 

●电视的片段化问题。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 提出,商业广告造成了电视视听片段化,使得现代人的电视体验片段化,因而对一个事物的注意时间也越来越短。为了抓住观众兴趣,藤竹晓 提出“小爆发”理论,即在播出商业广告之前使观众产生一种悬念,感到广告之后还可以看到相同的节目(如节目预告)。

 

二、节目设置(参见最后补充部分的CNN介绍)

指根据媒介环境、受众需求、自身条件,确定每个节目的定位、目的、内容、时段、长度,明确各个节目的分工与配合,以及节目的具体形式和方法。

节目设置从整体上体现频道定位和频道专业化程度,是现实频道个性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三、频道形象和节目形象  

是频道及节目的包装和形象宣传等。

频道形象是在节目形象的树立中形成的,同时节目形象也必须服从专业频道的整体形象。

频道形象、节目形象的目的是培养忠实的观众,因此需要突出个性和专长。

 

综上,专业频道需建立优化的频道系统,提高专业程度,以树立长久形象,吸引并巩固收视群体。

当节目本身发展比较成熟的时候,频道结构则成为突出频道个性的重要中介。

频道结构必须围绕频道定位,基于目标受众,树立频道意识,从整体上建立完善合理的频道系统。

 

 

●节目来源

1.转播其他电视台节目

2自办节目。

3节目购买与交换。转播权;播映权;版权买断;联合购买等。

4其他节目来源。(政府指定播出;版权开放节目;捐赠或提供)

 

●频道意识对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作用和影响

一、含义。频道意识,是以频道为中心的节目系统中,围绕节目构成,在节目来源、节目设置、节目编排、频道定位等方面,用整体系统的意识进行运作。即强调频道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作用。频道意识可优化频道结构,提高频道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培养长期稳定的收视群体,不断挖掘潜在受众。

三、影响。频道意识体现在 频道形象、节目构成 等各个环节中。频道意识是从宏观角度对频道系统进行控制,使一种观念、一种频道管理的策略,因而对专业频道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

 

 

第四节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一、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管理。(一改过去的台网合一,由台管理)

1997《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我国层级最高的广电管理法规。

规定广电传输覆盖网的规划、组建、管理主体是信息产业部(本书仍将其视为广播电视行政部门)。

并首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广电传输覆盖网的地位、作用。

 

二、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发展。(有网台分离的趋势)

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管理(代替有线电视台进行管理)。

且统一行政区域职能设立一个区域性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代替过去小网林立布局失衡的局面)。

 

三、提高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