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工程流体力学》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6-05-12 15:05 分类:初试经验

命题范围和要求 
[第一部分 ] 绪论 
1. 1.        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理解流体的粘性; 掌握容重,密度及其区别
和联系; 掌握牛顿内摩察定律. 
2. 2.        理解质量力和表面力, 掌握其表示方法. 理解连续介质, 实际流体,理
想流体,不可压宿流体, 可压宿流体. 知道流体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流体静力学 
1. 1.        理解和掌握静压强及其特性 
2. 2.        会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的推导,理解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 
3. 3.        掌握流体静压强基本方程, 掌握点压强的计算方法,  掌握压强的计算
基准和表示方法, 掌握静压强分布图, 了解压强的量测方法. 4. 4.        掌握计算作用于平面上的液体总压力. 5. 5.        掌握计算作用于曲面上的液体总压力.   
[第三部分] 流体运动学 
1.了解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掌握迹线,流线的概念及方程, 了解质点加速度表达式. 
2掌握描述流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3. 3.        掌握流体运动的连续性微分方程, 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4. 4.        理解无旋流和有旋流. 
5. 5.        掌握流函数和速度势函数, 了解几种简单的平面势流,   知道势流叠
加法解平面势流,的原理.   
[第四部分] 理想流体动力学 
1. 1.        掌握理想流体元流的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2. 2.        掌握理想流体元流的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以及应用.   
   [第五部分] 实际流体动力学基础 
1. 1.        了解流体质点的应力状态 
2. 2.        掌握实际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掌握实际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的
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3. 3.        掌握实际流体总流伯努利方程的推导以及应用. 4. 4.        掌握实际流体的动量方程的推导以及应用. 
  
  [ 第六部分]  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 
1. 1.        理解量纲和单位的概念, 掌握瑞利法和π定理. 2. 2.        了解流动相似的概念.   
  [ 第七部分]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1. 1.        了解雷诺实验过程, 了解层流与紊流流态的特点, 掌握流态判别标准. 2. 2.        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 掌握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方法. 3. 3.        了解圆管中层流运动的流速分布, 掌握层流沿程损失的计算公式。 4. 4.        理解尼古拉兹实验。   
[ 第八部分] 有压管流 
1. 1.   掌握简单短管中的恒定有压流计算 2. 2.   掌握简单长管中的恒定有压流计算 3. 3.   掌握复杂长管中的恒定有压流计算 4.了解沿程均匀泄流管道中的恒定有压流 [第九部分] 明渠流 
1. 1.   了解明渠的分类,理解棱柱型渠道与非棱柱型渠道,顺坡、平坡、和逆
坡渠道的概念。 
2. 2.   掌握恒定明渠均匀流的特征和产生条件。 3.掌握谢才公式,曼宁公式 
4.掌握水力最优断面和允许流速。 
5.掌握渠道输水能力水力计算, 掌握确定渠道底坡和渠道断面尺寸的方法。 6.了解无压圆管均匀流的水力计算方法。 7.了解恒定明渠非均匀流特征及产生条件。 
8.理解断面单位能量、临界水深, 掌握急流、缓流、临界流的判别标准。了解水跃的基本方程。 
9.了解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基本微分方程以及水面曲线定性分析。 
  
  [第十部分] 孔口、管嘴、闸孔出流及堰流 
1. 1.   掌握恒定薄壁孔口出流流量的计算方法。 2. 2.   了解圆柱形外管嘴出流流量的计算方法。 3. 3.   了解堰流的定义及其分类 
4. 4.   了解矩形薄壁堰、三角形薄壁堰的流量公式。 5. 5.   了解实用堰、宽顶堰的水流特征。 
  
 [ 第十一部分]渗流 
1. 1.   掌握渗流模型的实质, 掌握达西定律.  
2. 2.   了解均匀渗流特性, 掌握非均匀渐变渗流断面流速分布, 3. 3.   了解渐变渗流基本微分方程和浸润曲线的概念. 4. 4.   掌握井的渗流计算. 
二.参考书 
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 (上,下册).  闻德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考试形式: 闭卷 
试卷构成:(1)基本概念部分: 约30分. (2)计算题部分:  约120分.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