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2012年文学考研之现当代专业课复习经验谈

发布时间:2016-04-23 14:04 分类:初试经验

个人觉得现当代部分是文学部分里最容易复习的,主要因为是脉络比较清晰,重点比较明确(无非是几个重点作家,和思潮,派别)。复习的时候能将作品,教材和论著三者结合最好。

  关于现当代文学作品问题,一定要大量阅读。在暑假以前可以进行这项工作,九月份之后因为复习时间紧张起来,所以很难花大量时间进行补充。四月和五月是我集中看作品的时间,那段时间每天跑两次图书馆,每天两本作品或者作品选。在阅读过程中,我觉得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作品选。总不能为了找一个《小二黑结婚》就借《赵树理集》吧。至少中短篇小说和独幕剧中的名篇是可以基本覆盖的。例如高教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北大版现代文学作品选(严家炎编),当代文学作品选(谢冕编),南开版,朱栋霖编北大版。这样的作品选是有很多的,因为每种选本容量有限,难以面面俱到,可以多看几种,这样的话名篇也就基本上能够看完了。当然只看选本还是不够的,像是一些长篇小说和话剧,很少有作品选会选录的,即使选录也是摘选。比如曹禺的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这几部可能当做大题出的,所以都要看。也就是说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一定要看,这样可以帮助加深的文学史的理解,在答题时不至于空泛。而次要作品了解即可,曹禺的《蜕变》《黑字二十八》等,知道大概即可。再如茅盾,读过《子夜》、《虹》、《蚀》,也就差不多了。没有必要都读的。而不属于重点作家,重点作品,但是文学史也花了很大篇幅讲的,如十七年文学中的许多长篇小说。话说读十七年作品的时候,什么《红旗谱》:《创业史》《三家巷》的一天能翻一两本,写的实在是太烂了,看得我坐立不安的,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恶心死了。所以翻阅即可,了解一下语言特色,主要人物关系。在现当代复习过程中,课本、作品、论著三者结合的方法,个人以为还是很不错的。

  课本问题,现代文学当然以钱理群版本最好,人大版,朱栋霖版都不如钱版。虽然钱版有过于滥情,在某些章节较为杂乱的问题,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适合复习的。
  当代文学,最主要的有三个版本,北大洪子诚版,复旦陈思和版,人民文学南大版,这三个版本各有优劣。最好都能看看,南大版还是较为适合复习使用的,但是也有体系混乱,重点不明确的毛病。陈思和版的前言提出的几个关键词对于答题很有帮助。自以为洪子诚版本写的是最好的,但是却很不适合考研复习使用,不过对于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很有用。
  课本复习过程中一点要分清主次,重点要多看,细小的知识点完全可以忽略掉的。因为南大以论述题为主,所以小的知识点不会考的。例如当代诗歌,重点是朦胧诗和艾青,次重点是郭小川,贺敬之,九叶复出诗人,第三代诗歌等,细枝末节的如邵燕祥,流沙河之类的真的就不用看了。我当时还傻傻的都做了笔记,完全是浪费时间,不过第一遍的基础复习的时候还是需要看看的,这样有助于形成一个文学的整体观念,了解时代的创作面貌。

  至于课本应该花费多长时间看,看几遍。个人的情况不同,也不好说就应该怎么样。我很少看课本,在基础复习阶段,做了许多摘录式的笔记。当时确实有强化记忆的作用,但这些课本的笔记后来很少看。我用了大量的时间看论著和多种版本的文学史教材,互相参照,每看一种教材也就是一次记忆的过程,和同一部教材看很多遍,在知识点记忆方面是一样的。但是却多了些看问题的角度。文学史的复习应该尽早建立一定的体系,重点把握贯穿文学史的线,注意作家之间的相互对比,思潮的发展演变等等问题。体系其实就是文学史的大的架构,在这个架构中每个作家所处的位置,与前后作家的相承变化关系,与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家之间的比较,个人前后期创作的发展变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外国文学思想的引进。核心应当把握作家的创作观念(即其精神内核,如老舍“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国家就有救了”,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巴金的无政府主义,这些看似不同的文化观念都有启蒙和人性作为其思想内核),在文体发展(鲁迅之于短篇小说,沈从文之于抒情化小说,老舍之于京味小说等等),这也是文学史地位的确立了。我个人感觉就像是立体几何中的坐标轴,中心点是作家,向前向后时期的传承,中外的吸收,作家个人的前后和不同体裁作品对比。

  以老舍为例:
  1.向前继承了五四的启蒙和人性观念,以及长篇小说创作方法,向后开启了京味小说一脉,幽默的情味;前期以小说创作为主,后期以话剧创作为主;
  2.中国传统文化的落脚点,作品中浓浓的文化气息;从外国接受的经验,早期作品学习狄更斯的小说,如《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以主人公为主线,所有情节就是主人公的冒险史,《二马》对康拉德的模仿。
  3.与茅盾的对比,一个以男人为主角一个以女人为主角,一个是北方的浑厚一个是南方的细腻(参见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与沈从文的对比,同样是表现文化中国,但立足点不同(参见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包括一些批评的言论,如胡适评论老舍小说有“油滑”之嫌。这样围绕老舍就建立起了小小的体系,不论题目怎么出,关于老舍都能回答出个一二三来。

  至于整个体系的建立,要特别注意脉络问题,如鲁迅——废名——沈从文——孙犁——汪曾祺,在抒情体式小说(散文化,诗化小说)上的传承。以及不同文学观念的冲突与碰撞,如三十年代小说创作中京派,海派,左翼的三足鼎立。建立起一定文学体系后,只需要把具体的知识点填充进这个体系即可。至于这个体系如何建立,当然前提是要对文学史基本知识熟悉,可以考虑看一些论著,因为受制于文学史编写模式的限制,对于一些脉络问题课本上很难有专门串联的。还有就是文学史观念的问题,不要受制于旧的文学观念和套路,鲁郭茅巴老曹就一定好什么的,尤其是左翼的文学史观念最好不要掺杂进行,不要动不动就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阶级论,工具论什么的,全都是老掉牙的说法。而现有的教材中许多都有这个缺点(《当代文学史新稿》倒是不一样,逮着谁都批一顿),所以可以看一些其它教材或者论著来辅助学习。
  下面仅列出我看过的一些现当代文学比较好的论著,可以辅助学习。我在复习期间阅读过许多的专业论著,这些是我觉得其中比较适合考研复习的几本书。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复旦出版社 这本书原书是英文,在八十年代曾经引起了重写文学史的讨论,其后各种现代文学史的编写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点踪迹。最为难得的是,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我们所接触的文学史一般都是鲁郭茅巴老曹,而且大加赞扬,这本书提出了许多批评的观点,这在其他现代文学史中是很少见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陈思和,上海文艺;
  这两本书于当代文学史教程在理论架构上是一致的。基本上就是以人性和启蒙精神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延续,和与政治性为主导的左翼文学之间的钳制,冲突。可以帮助理解现当代的基本文学精神,有助于现当代文学大的体系的建立。名篇十五讲一书是运用西方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研究,因为选择的都是名篇,所以看一下还是很好的,有可能将来考场上出的题就是《雷雨》《子夜》什么的。

  中国乡土小说史,丁帆,北京大学出版社;
  南大文学院院长写的,11年原题。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吗?看的时候注意一下不必都看,因为主要论述的是乡土小说,所以像沙汀,萧红,吴组缃这一类作家也给了很大的篇幅,看的时候注意取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严家炎,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是最近两年才编写的,共三编,在许多问题的论述上都非常好。但是由于是几个人分开编写(和袁本古代文学史一样),所以也有许多的问题。例如下册部分是程光炜所编,与其所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内容上几乎完全相同。现代部分还是写的很好的,如曹禺,张爱玲部分。
  中国现代小说史(套装共3册),杨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非常非常厚,次要不分。建议只阅读第二册,因为第二册涉及了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这几位作家。至于其他部分,没有必要读。不过不想大量阅读作品,想简单省事的话,这本书还是有点用处的。因为实在是太厚了,会把许多小说的情节简单的介绍一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两本书可以看做是现当代文学的辅导教材。非常有用。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一书,每个章节都会提到几个思考题,并给予一个简答的答题思路。其中的一些题,很有可能当做考试题出现的。专题研究一书,共十六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是重点的作家和流派。与南大以论述题为主的出题模式非常切合。这两本书重点推荐。有必要的话,可以考虑购买。另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也有一本配套的学习指导,是电大编写的,北大出版社出版。对于考试也有一定用处。

成功学员

Successful students
  • 王庆杰中国人民大学
  • 何娟南京大学
  • 吴文聪中国政法大学
  • 李佑哲中央音乐学院
  • 王振清华大学
  • 伍厚至清华大学